2009年下半年的第一天,
我跟朋友去看了第一場台北電影節的電影......
 
  
當初訂票時是被導演Helma Sanders-Brahms的名字所吸引,
由德國知名導演布拉姆斯來拍知名音樂家布拉姆斯的故事,
真的是很好的噱頭,
據說這位導演籌拍這部電影整整花了十二年,
才讓所有的條件都能齊備。
 
從片名很明顯可以知道,
這部片的主軸就是環繞在古典音樂史上最出名的八卦事件之一:
舒曼克拉拉布拉姆斯的三角戀情。
這不是第一部描述這個故事的電影,
但是身為布拉姆斯家族成員後裔的導演會如何呈現,
讓我非常好奇~~~
 
 
一開始,美麗的克拉拉與交響樂團合奏,
舒曼在包廂一邊欣賞一邊玩著自己的結婚戒指,
一不小心戒指滑了下來,
被站在包廂下方的布拉姆斯撿個正著,
隨即又被舒曼搶回,
這個場景暗示了日後三人之間複雜的糾葛。
樂曲結束,克拉拉與樂團結接受歡呼,
舒曼則是心不甘情不願的被請上台,
然後又迫不及待地溜下台,
社交能力缺乏對於一個十九世紀的音樂家來說,是個大問題,
那時的作曲家通常都要自己指揮樂團演奏,
以讓自己的樂曲能夠得到最好的詮釋,
也要到處去接工作換錢,
但舒曼無法與樂團溝通,又苦於自己長期的疾病,
當時寫交響曲跟現在拍連續劇差不多,
一邊寫一邊開始排練,
剛寫好一個樂章就馬上拿給樂團演奏的情形很常見,
音樂家往往得接下幾週後就要登場表演的工作,
作曲必須寫得又快又好,
而克拉拉則要面對性別議題,
全由白人男性所組成的樂團,
對她代替舒曼上台指揮從一開始不能接受,
到後來漸漸能肯定她的才華。
 
本片的選角相當成功,
除了演員與本人長相十分神似,
演技也沒話說,
舒曼對布拉姆斯一方面愛惜他的才華,
一方面又疑心他跟克拉拉有不尋常關係,是折磨他的愛恨交錯,
布拉姆斯對舒曼的景仰,
與克拉拉之間若有似無的情愫,
這三位演員都將之發揮得淋漓盡致,
電影內布景、道具、樂器等相當考究,
相信導演花了很多的時間去考據,
在那個沒有電燈的時代,
音樂廳舞台上用來代替燈光的的貝殼燭台讓我覺得十分有趣。
 
電影結束後,
導演Helma Sanders-Brahms本人現身會場與大家交流,
這是繼電影本身之外的一大驚喜,
導演保養的相當好,
實在令我很難相信眼前這位看來頂多不超過50歲的金髮女子,
其實已經快70歲了,
她說了很多拍這部電影的想法,
包括這個太知名的姓氏帶給她的好處與困擾,
與舒曼的美女後代見面溝通先人的八卦及這部電影,
還有她選角的過程,如何湊出由白人男性音樂家所組成的樂團等等,
有導演親自現身說法,讓我對這部片子,
以及布拉姆斯這位偉大的音樂家,都有全新的認識
是一次很特殊的觀影經驗。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phi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